首页>重点项目>绿色发展
北京向全行业碳排放管控迈进!“碳入环评”将涵盖大部分行业
2022-07-01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6月20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关于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试行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北京已决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试行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外省市开展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试点聚焦于“两高”等重点行业。但目前,北京已基本疏解此类重点管控行业,经济发展阶段明显区别于其他省市,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力量。全行业碳排放管控是北京市现阶段碳排放管理的重心。


因此,本次试行将涵盖北京市大部分行业项目,且较外省市仅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类项目纳入试点范围不同,北京将环境影响报告表类项目也纳入了试点。


评价实施范围包括北京市范围内,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本市实施细化规定要求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生态环境部审批权限内建设项目除外)。


评价指标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评价内容包括碳排放量评价、碳排放强度评价和改扩建项目评价。


全文如下:


附件1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试行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切实控制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管控作用,我局研究决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试行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实现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为总体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助力产业、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碳排放影响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增加碳排放相关内容。结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开展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核算,依据碳排放管控目标开展评价,进行减污降碳环保措施分析并提出碳减排措施和建议,提出碳排放管理与监测计划,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共治。


二、实施范围


本市范围内,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本市实施细化规定要求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生态环境部审批权限内建设项目除外),建设单位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应同步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相关内容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三、评价要求


(一)评价指标


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


(二)核算与分析


按照DB11/T1781、1782、1783、1784、1785、1786、1787的规定,结合建设项目所属行业,分析建设项目碳排放核算边界、排放源,确定排放因子及活动数据,核算碳排放量,进一步计算碳排放强度。施工期碳排放暂不纳入核算范围。


(三)评价内容


1.碳排放量评价


优先以区级行政区碳排放总量目标为评价基准,计算建设项目碳排放量对所在区碳排放总量的贡献情况,分析对总量目标的影响。如建设项目所在产业园区有碳排放总量管控目标的,还应计算建设项目碳排放量对产业园区碳排放总量的贡献和影响情况。


2.碳排放强度评价


优先以区级行政区、产业园区、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考核目标为基准进行对比分析;如无碳排放强度考核目标,以碳排放先进值作为基准进行对比分析;如无碳排放强度考核目标和先进值,可暂不予评价。


3.改扩建项目评价


分析净新增碳排放量对碳排放总量目标的影响;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还应分析建设项目碳排放量对配额度的影响情况;原则上,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拟建工程)碳排放强度应优于现有工程。


(四)环境保护措施


1.污染控制措施


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运行稳定性、达标排放可靠性、协同减碳效果、碳排放量等角度进行污染控制措施综合比选,拟选择的污染控制措施应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保障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可接受。


2.碳减排措施


结合项目特征以及区域碳减排目标,从源头防控、过程控制、工程治理等方面说明建设项目拟采取的碳减排措施,开展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


四、工作要求


(一)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碳排放影响评价相关工作,切实履行减排义务,加强碳减排相关措施研究,发挥减污降碳主体责任作用。


(二)市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指导建设单位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规范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


市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2022年?月?日起受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时,应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碳排放相关内容;对于未进行碳排放影响评价的,应要求建设单位补充。


特此通知。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6月20日


附件2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试行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的通知》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编制背景


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国家层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大力推进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作,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


生态环境部陆续发布了《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领域协同推进碳减排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在《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打牢基础支撑,推动制度体系统筹融合,其中包括推动评价管理统筹融合,通过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推动区域、行业和企业落实煤炭消费削减替代、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推动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了碳排放2025年的主要目标为:碳排放稳中有降、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的远景目标为:碳排放率先达峰后持续下降,碳中和实现明显进展。为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协同增效,推动污染源和碳排放管理统筹融合,实现固定污染源减污降碳的源头管控,支持本市“十四五”时期碳排放稳中有降总目标,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了《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试行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的通知》。


二、编制思路


全面梳理国务院、生态环境部及本市有关碳排放的政策文件,重点研究污染物治理与碳减排协调管控的相关要求,调研本市碳排放管理要求和现状,并对十余个省市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梳理总结。在贯彻落实各级政策文件要求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采纳各方反馈意见,结合本市碳排放管理要求,明确实施范围、评价要求和工作要求。


三、编制原则


(一)全行业管控实现碳排放源头管理


外省市开展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试点聚焦于“两高”等重点行业。北京已基本疏解此类重点管控行业,经济发展阶段明显区别于其他省市,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力量,“两高”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影响不明显,全行业碳排放管控是本市现阶段碳排放管理的重心,因此,本次试行将涵盖本市大部分行业项目,且较外省市仅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类项目纳入试点范围不同,本市将环境影响报告表类项目也纳入了试点。


(二)减污降碳同步分析促进协同管控


将碳排放评价内容融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工程分析环节同步做好碳排放分析,在污染控制措施提出时,结合碳排放情况统筹开展污染防治措施比选,实现减污降碳统筹协同。


(三)与现有标准协调融合实现标准统一


我市于2020年发布了7项关于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的地方标准(DB11/T 1781、DB11/T 1782、DB11/T 1783、DB11/T 1784、DB11/T 1785、DB11/T 1786、DB11/T 1787)。为利于统筹融合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中依据上述标准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从源头环评到末端碳排放配额管理全流程核算方法统一,融入本市碳排放管理“一盘棋”管理大局。


四、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


实施范围为本市审批权限范围内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北京市实施细化规定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行业范围为本市排放二氧化碳的产业,其中核与辐射类项目涉及碳排放较少,暂时不纳入核算范围;本市7项关于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的地方标准涵盖所有行业类型,为评价提供方法基础。


(二)评价要求


1.评价指标


对应本市7项关于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的地方标准,确定评价指标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不涉及二氧化碳之外的其他温室气体。


2.核算方法


核算方法衔接北京市的7项关于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的地方标准;考虑到施工期为短时过程,二氧化碳排放不具有长期稳定性,因此,施工期碳排放不纳入核算范围。


3.评价方法


关于碳排放量,本市对各区设有碳排放总量目标,部分产业园区也设有碳排放总量目标,因此可以以上述两类碳排放总量目标作为评价基准。


关于碳排放强度,本市对各区、产业园区、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设有考核目标,优先以此类指标作为碳排放强度评价基准。另外,可以以碳排放先进值作为基准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关于发布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的通知》《关于发布本市第二批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的通知》《北京市第三批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4.减污降碳环保措施分析


包括污染控制措施比选和碳减排措施分析两方面。


一是将碳排放情况纳入污染控制措施比选,在常规重点考察治理效果基础上,增加对环保措施碳排放情况的考量。


二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考量碳减排措施,涵盖源头防控、过程控制、工程治理等。


其中,源头防控措施有低碳能源利用、原辅材料优化和循环利用方案等;过程控制措施有绿色节能工艺、产品、设备和技术优化等;工程治理措施有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