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重大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处理好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之间的重大关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三个有”的目标?其中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应如何界定?为此,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投资协会投咨委副会长祝慧烨,在其对实现“三个有”目标的阐述中,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充分感受到政府与市场边界界定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说起来很容易,但要深刻理解并落到实处,确实需要智慧与决心。市场机制有效:负面清单促接轨 市场机制是现代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之一,现代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有助于从个人逐利行为中实现效率和帕累托改进乃至社会财富的最大化,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朱富强则强调,按照马克思和布罗代尔等学者的理解,市场机制的积极功能在于促进交易的公正合理,并有效实现社会的互惠合作,这种功能得以发挥的基本前提是存在社会经济地位大致平等的市场主体。因此,要使市场机制公平有效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存在社会经济地位大致平等的市场主体,而这有赖于抗衡力量的引入,从而也就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还应该且必须不断调整和修正市场规则和市场伦理,将市场竞争与社会公平有机契合起来,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有效保证市场主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大致平等呢?那就不得不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据了解,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我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要举措。 从发展历史看来,2016年确定天津、上海、福建、广东等4省(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地区,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工作,印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以下简称“《清单草案》”)。《清单草案》共包含328个大项,1629条具体的市场准入禁止限制措施(其中禁止类措施762项,限制类措施867项)。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11省(市),覆盖全部11个自贸试验区所在省(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构建市场准入管理体系重要内容,有利于我国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营造法制化营商环境,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祝慧烨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在激发市场投资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祝慧烨进一步表示,一是激发了市场主体投资活力。外资企业注册数大幅增加,企业投资信心增强,告知承诺式准入方式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二是创新了政府管理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三是推动了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放管服”改革。微观主体有活力:企业乐服“定心丸”“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在1800年首次提出,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除了顶层设计以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经验,将更加有力地推进改革落到实处。 深化“放管服”改革,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发布实施,“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价格、工商、质检、税务、海关等领域全面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加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其事中事后综合监管机制值得学习。据了解,浦东新区探索构建政府综合监管体系,建立以“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 “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为核心的监管新机制。依托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统一门户,实现“六个双”功能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和智能导航,使得登记注册、许可审批、综合执法、信息公示等环节衔接协同。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对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发(2017)25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祝慧烨表示,《意见》出台实施以来,给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吃了“定心丸”,对提振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包括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氛围等在内的营商环境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保护企业家精神的良好环境土壤。二是《意见》的出台,使企业家获得了稳定的心理预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家爱国敬业、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三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步伐加快。 那么,如何将《意见》贯彻落实,持续推动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呢?祝慧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以产权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政务诚信建设。将地方政府守信践诺情况分解为可量化的指标,对地方政府诚信情况进行打分,促进诚信政府建设定量化、可比化、可视化。 二是推进以企业家成长环境为核心的地方营商环境建设。例如,健全科学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探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工商联等定期发布各地“营商环境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通过指数发布,为各地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更好吸收外来投资提供内生动力和激励机制。 三是建立企业和企业家综合评价激励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筛选出诚实守信企业、创新示范企业等。 宏观调控有度:基层经验善复制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良好的顶层设计,这是政府作用的体现。而市场也并非万能,市场失灵在所难免。由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领域等原因,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配置市场资源无法实现效率上的帕累托最优,这再度体现了“政府之手”的必要性。 祝慧烨表示,2018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应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除了顶层设计以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经验,将更加有力地推进改革落到实处。 深化“放管服”改革,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发布实施,“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价格、工商、质检、税务、海关等领域全面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加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其事中事后综合监管机制值得学习。据了解,浦东新区探索构建政府综合监管体系,建立以“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 “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为核心的监管新机制。依托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统一门户,实现“六个双”功能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和智能导航,使得登记注册、许可审批、综合执法、信息公示等环节衔接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