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重点项目>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实现跃升 万亿产业,成都三年“炼成”
2021-02-18来源:成都商报

  

  天府总部商务区

  又一家成都企业即将走上科创板的敲钟舞台:2021年2月4日,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米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披露招股意向书,即将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企业的成长,带动城市产业发展实现跃升。这其中,电子信息作为成都刚刚官宣的首个万亿产业,是最好证明。

  2018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对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殷殷期待,勉励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就在这一年,成都正式向将电子信息发展为首个万亿级产业的目标发起冲刺。3年过去,成都交出了一张满分答卷——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成功迈入“万亿级”。刚刚结束的2021年成都市“两会”上,成都又提出构建“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的目标。除了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能级,还有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在此背后,千万个“极米科技”已经走上了发展舞台。

  

  天府新区紫光天府智慧之环

  从给优惠到供场景

  吸引他的,不仅是城市安逸的氛围,在钟波看来,“成都的产业环境麻辣鲜香、要素齐全!”

  “公司上市后主要会重点推进智能投影与激光电视系列产品研发升级和产业化以及光机研发中心的建设。”在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看来,上市依然是“起点”,更大的机遇在未来。

  创业之前,其实钟波已经在深圳工作了近10年。

  回成都创业的决定,一开始并没有被熟知的人所接受。当时,钟波身边的亲戚朋友们都在说,“谁不知道,当时的深圳就是创业蓝海”。

  但钟波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吸引他的,不仅是城市安逸的氛围,在钟波看来,“成都的产业环境麻辣鲜香、要素齐全!”

  一方面是,成都有老牌光学研究基地,而光学是未来智能汽车、自动驾驶、AR领域的核心技术。同时,成都对科技企业有较多的支持和服务,高科技企业能更好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成都的政策环境不比深圳差,而且创业成本比深圳低得多”。

  “成都正在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新地标。”在钟波看来,成都是一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且又极富魅力、非常宜居的城市,适合作为创业者踏实稳定进行产品开发的大本营,让创业者能在创业氛围中去享受生活。尤其是近年来,产业配套、人才储备也使成都的创业优势逐步凸显。

  如今,当钟波再回想当时来到成都的选择,他表示,对企业来说,成都的吸引力又有了新的变化——从给优惠到供场景。

  一个惊喜是成都去年发布的“新九条”。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上,成都正式对外发布《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成都新经济迎来2.0时代。

  过去三年,极米科技迎来了飞速发展——招股书显示,2017年到2020年,极米科技营收分别为9.98亿元、16.59亿元、21.16亿元和28.28亿元(2020年数据经审阅,未经审计),主要还是靠国内整机产品销量提升所致,而消费级的智能微投产品占了绝大部分。

  作为“芯-屏-端-软-智-网”的“端”,极米科技在成都的成长,也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成长的缩影。目前,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仅规上企业数量就已超过1400户,从业人员超过60万,英特尔、IBM、戴尔、华为等6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公司相继落户,“很多大企业在成都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从千亿到万亿

  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万亿级”的又一秘诀。

  在成都,和极米科技一样家喻户晓的,还有京东方——让世界惊叹的Mate X折叠屏,就来自京东方位于成都的“超级工厂” 。

  对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来说,印象更深刻的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几年前,我们工厂周边还是油菜花田,如今已经工厂林立。”

  去年4月,成都高新区一场投资推介会火热举行,吸引了近30家国内外新型显示领域的知名企业。成都路维光电董事长兼总经理杜武兵现场拍板,“我们将加大投资,计划在成都高新区新建2条G6.5代及以下光掩膜版生产线,同时将外地的G6代产线搬入。”

  路维光电是成都京东方的上游供应商。过去5年里,有超过20家上下游企业因成都京东方而来。记者梳理发现,成都京东方所在的成都高新区,仅仅显示产业,就已经聚集了京东方、深天马、中光电、富士康、戴尔、联想、TCL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

  年产值达到万亿的产业,既是产业体量上的巨大突破,也是产业质量上的飞越,意味着强劲的动能转换和创新力、辐射力的大幅提升,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乘数效应。

  “过去招商百花齐放,比较杂乱。现在更加注重大项目,挖掘它背后的上下游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疫情防控中,企业深切体会到产业生态圈稳定性和产业链配套同城化的重要性,这也是企业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关键环节。

  此外,按照主业突出、错位协同、成链集群的原则,成都还形成了以“双核”引领、“三级”支撑、“多点”协同的5+N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布局。前几天,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法定机构——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正式挂牌,将负责功能区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万亿产业、千亿集群、百亿企业……迈入“万亿级”的背后,是成都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重大功能平台,推动66个产业功能区产业定位精准细分、错位协同,最终要素集成、产业成链。

  从筑巢到引凤

  营商环境,其实也是成都打造万亿产业的一场“突围”。

  谈起落户成都的原因,秦向东提到了一个小细节——当时,有人推荐了成都,“这里有专业的政务服务,以及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很适合长远发展”。

  营商环境,其实也是成都打造万亿产业的一场“突围”。

  疫情之下,成都京东方是全国较早复工的企业之一,秦向东说,成都市经信局专门成立专班专员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及时帮助企业解决了供应链、员工返岗等问题,让京东方保持稳定运行。

  企业的韧性,也推动了成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去年2月下旬,成都规上工业企业的实际复工率就已经实现100%,成为全国较早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的副省级城市。

  记者注意到,过去三年里,借助资本市场,成都以市场化手段培育科创企业,更好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2020年帮助秦川物联、盟升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上市;通过重构流程,成都帮助企业实现项目实施有效提速……

  自2019年起,成都启动了“蓉贝”软件人才计划,通过实施“蓉贝”软件人才百千万引育计划,每年分别按“行业领军者、技术领衔人、资深工程师”的层次评聘优秀软件人才,多层次、多维度给予软件人才政策支持,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的营商环境,帮助成都为产业发展“筑好巢”,引来的“凤”,则成就了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8月,一批总投资额高达254亿元的电子信息项目与成都举行集中签约仪式,其中不乏海光、奕斯伟等龙头企业,主要聚焦先进计算、先进半导体、高端封装、新一代显示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截至2019年底,成都拥有电子信息类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0个、工程研究中心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重点实验室3个;拥有市级以上电子信息类企业技术中心258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初步起势……

  2021年,成都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更加清晰——将大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能级,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

  这样不难理解,为何这几年“成都速度”不断刷屏,“成都造”大国重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成都企业圆梦“敲钟”,越来越多成都产业突破“万亿”……千万个“纵横股份”们迈向高质量,在成都共同构建形成了万亿产业,交出了这三年的最好答卷。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