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服务>文化金融
“文化+金融”创新的“宁波路径”
2020-01-02来源:新华网

不久前,位于宁波民和文化产业园的方略博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业务拓展,向宁波文创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贷款20万元。在没有任何抵押的情况下,第二天就收到了这笔贷款。这是宁波市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成果之一,是宁波市“文化+金融”创新发展的一面镜子。

  2014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开始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经过5年多的努力,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形成了“优政策、建体系、搭平台、强服务”的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宁波模式”,促成了文化产业和金融业的共生共赢融合发展。今年12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复函,正式同意宁波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扎实的基础”奠定了创新的信心

  据了解,早在2013年,宁波就把文化产业作为全市重点产业打造,先后印发了《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关于加大政策力度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和文化融合合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明确了方向。2014年把深化文化金融合作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项目;2015年把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启动实施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工程;2016年把深化文化金融合作纳入“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2017年启动编制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方案;2018年启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文创板”建设;2019年实施“文化宁波2020”建设计划。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此外,长期以来,宁波人敢为天下先,敢闯天下路,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作为计划单列市和“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宁波一直在思想上不断“融冰”,在行动上不断“破冰”,积极参与、推动甚至引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40年来,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宁波智慧”和“宁波经验”。近年来,宁波先后被授予东亚文化之都、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称号,承担了国家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等试点任务。目前正创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高水平建设16+1经贸合作示范区。

  “现实的需要”铸就了创新的决心

  2018年,宁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46万亿元,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同时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260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0038万美元,达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发达国家水平。

  宁波市共有3.4万家文化企业,企业法人数和高端文化制造业双双排名浙江省第一。但3.4万家文化企业中,中小微文化企业占95%以上。这些企业大多是轻资产、民营的创意企业,有强烈的融资需求,但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宁海熊小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虎说,他们有很好的IP,但动漫的研发和制作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融资却不容易,因为公司除了研发人员,没有其他的抵押物。像“熊小米”这样的文化企业还有很多,他们急需金融活水的灌溉。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宁波的金融业十分活跃。2016年3月,宁波成为国家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城市,明确要求金融服务向轻资产、少抵押的文化等产业渗透。2016年6月,宁波获批成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将保险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全领域、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民生福祉改善的全方位,同时打造保险全产业链,加快保险业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倒逼机制下,宁波市踏上了探索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道路,下决心推动文化和金融双轮驱动发展。

  “策略的精准”彰显了创新的真心

  “创新不易,干就要干出个样子,真正破解发展难题。”抱着这般信念,宁波市因势利导,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规范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宁波金融生态好、民营资本活、文化产业发展快等优势,以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为契机,不断推出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第一是创新体制机制。

  重点建立金融服务专营机制,建设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文化金融专属产品,构建差别化授信体系。重点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由市、县两级政府联合有关银行、保险机构共建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如果银行部门贷款出现坏账,由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按4:4:2的比例分摊风险。据中国农业银行宁波文创支行有关负责人说,信贷风险池实施以来,他们发出贷款近30笔,至今没有一起坏账。重点建立金融助力消费机制,联合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推出了集会员服务、消费支付、结算管理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文化金融卡,覆盖了近400家文化企业。目前,文化金融卡发放量达79万张,共拉动消费37亿元。

  第二是创新融资渠道。

  由市财政出资2亿元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主要投资市文化企业和文化重点项目,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全市目前专注于投资文化产业的民营基金至少有4支,带动文化产业投资超过20亿元。实施“凤凰行动”文化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文化产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全市共有7家文化企业在主板上市,累计在资本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募得资金100多亿元。新三板挂牌文创企业达24家。2018年1月,宁波在市股权交易中心开设全国首个“文化创意板”,目前挂牌文创企业达170家,其中22家企业先后获得私募股权融资1.58亿元。为缓解一些小微文化企业几万元或者几十万的应急资金需求,宁波市还组建文创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注入部分国有资金的方式支持小贷公司业务发展。

  第三是创新保险服务。

  推行“文创+保险”服务。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服务,文创企业可免抵押免担保,只需通过保单即可获得低成本融资。据统计,人保财险、太保财险累计承保中小文创企业42家,承保金额7390万元。推行“旅游+保险”服务。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2018年7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全域旅游综合保险创新服务,涵盖3大保险项目、5大保障措施和7大救援服务,由市财政统筹安排500万元,计划通过3年试点,逐步构建起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全域安全保障体系。推行“文保+保险”服务。2018年12月,人保财险与住建、金融等部门联合启动了首个文保建筑保险项目,为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护航。

  第四是创新平台建设。

  针对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每年在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搭设“文化+金融”展区,年均50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带着特色产品与创新服务集中参展,办展以来,累计与100余家文化企业达成信贷合作意向。多次举办文化金融、产业创投等主题的政银企多方对接会议、论坛和相关活动,将金融服务送进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成立文旅金融服务中心,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市场运作,有效对接各类金融服务和政策资源,组织开展政策咨询、资本相亲、投融资合作等,为文旅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提供一揽子的综合服务。目前共有10多家银行、保险机构与服务中心签约,签约授信金额达50亿元。依托文化研究、金融投资机构,创设文化金融创研工作坊,定期举办文化投融资项目路演推介活动,今年以来,直接推动5家企业实现股权融资。

  “初显的成效”呼唤创新的恒心

  经过几年的实践,文化与金融示范区创建初见成效。2018年,宁波市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793.7亿元,占全市GDP的7.4%;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574.1亿元,占全市GDP的5.3%。从今年三季度统计数据来看,按宁波口径统计,实现规模以上文创产业增加值424.9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增速8.8个百分点;按浙江省统计口径,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规模以上文特产业增加值239.3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增速1.7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也日益趋好,文化内容产业发展迅速,出版、影视、音乐、创意设计等内容生产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二季度数据来看,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占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接近50%。优质文化企业日益增多,得力文具、大丰实业、海伦钢琴、贝发制笔、音王音响等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大丰今年入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单体类)。象山影视城名列2019年宁波品牌百强榜第11名,品牌价值达96.7亿元。

  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是一项创新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宁波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现实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因事施策,积极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紧密结合,统筹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探索构建体系完善、灵活便捷、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金融合作模式,实现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共创、共生、共赢。(祝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