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
腾讯、老干妈真假广告疑云背后,供应链金融该如何规避“假合同”风险?
2020-07-03来源:全国产业与金融创新平台
近两日,“腾讯状告老干妈”事件,激起舆论沸腾。从目前进展来看,事件线索似乎渐次清晰。


6月30日,腾讯以拖欠巨额广告费为由,让法院查封了老干妈1624万元的财产作为“财产保全”。正当大家疑惑,去年营收近50亿的一家著名企业为何会拖欠广告费之际,老干妈方发了红头通告:从未与腾讯有过合作。

老干妈通告发出之后,一时之间,激起了无数吃瓜众的好奇,坐看好戏的小板凳也纷纷码起。

随后,7月1日,贵阳警方发出通报,称三名犯罪嫌疑人曹某、刘某利、郑某君伪造老干妈公司印章,冒充该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三人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腾讯赠送的“网络游戏礼包码”,之后倒卖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目前3人已经被刑拘。

供应链融资屡屡爆雷

所谓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有机构预测称,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7万亿元。

近年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自刻“萝卜章”伪造合同、造假应收账款骗取保理融资的把戏屡屡上演,单案所涉金额动辄上亿。

比如2019年7月8日,诺亚财富发布公告称,其旗下的歌斐资产管理的一只34亿元的私募基金出现问题,该基金底层资产是基于承兴国际相关方与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之间应收账款形成的供应链融资。7月9日下午,京东集团就承兴事件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应收账款相关的业务合同系伪造,一时之间,业内高度关注。

而紧随诺亚财富踩雷承兴国际之后,福建的一家医药流通企业福建省闽兴医药有限公司也被爆出应收账款融资埋雷,包括中原证券等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均被卷入其中,涉及融资规模逾22亿元等等。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供应链金融能较好的解决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但部分参与方存在伪造业务和证据,骗取资金的问题,当经济形势不那么景气,资金链遇紧时,风险纷纷暴露。

他还进一步分析指出,供应链金融主要存在两方面风险,一是骗贷风险,虚假交易、虚构融资,类似诺亚踩雷的情况。二是行业及核心企业经营风险。

不难看出,区块链则被业内看作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比如2019年7月30日,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宣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作网络——蚂蚁区块链“双链通”全面升级开放,而这一服务运用区块链技术彻底消灭了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萝卜章、假合同”问题等。

对此,于百程表示,供应链金融涉及主体多,业务闭环,其中痛点是确保交易的真实性,识别参与主体的信用。区块链具有防篡改性,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上链,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痛点。

根据艾瑞《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预测,至2023年,区块链可让供应链金融市场渗透率增加28.3%,将带来约3.6万亿市场规模增量。

业内:区块链彻底消灭“萝卜章、假合同”

而踩雷事件频出,让全社会开始对近两年热火朝天的“供应链金融”产生了一定质疑。那么,供应链金融究竟如何避雷,“李鬼”又如何识破?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这些风险,就要求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的风险管控,包括识别交易的背景的真实,并确保直接获取第一手的原始交易信息和数据,既要关注核心企业的风险变化,也要监测上下游链条企业的风险。”于百程坦言。

事实上,面对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难题,近年,区块链被业内看作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一种新型技术解决方案,包括银行、金融科技等机构均在将区块链布局的重点放在供应链金融上。

于百程分析指出,供应链金融涉及主体多,业务闭环,其中痛点是确保交易的真实性,识别参与主体的信用。区块链具有防篡改性,供应链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上链,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痛点。

不过,他亦进一步表示,但在现实应用中,需要各方主体的共同参与。

如何规避假合同?

回到腾讯与老干妈之间的事件,不容置疑的是,腾讯公司在审核老干妈合同的流程当中出现了纰漏,才最终导致今天的局面。

“近年来,因‘萝卜章、假合同’引发的纠纷频发,连很多大公司也未能幸免。这一现象暴露了部分公司在合同审核时对于相对方主体资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国经营报》援引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旻说道。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史金国指出,大公司法务部门是维护公司规章制度战略运作的法务核心枢纽,从此假合同案件中,可以窥见一斑的是,该公司的合同审核流程和法务管理制度都存在着重大的制度纰漏或管理隐患。“也就是说,作为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大集团公司的合同审核把关部门流程如销售部门、法务部门、投资部门、办公用章部门、分管领导、总经理、董事会领导等层层把关不严格,导致本案假合同诉讼的发生。”

据了解,规范的合同审核流程应当包含各相关业务部门,最基本的流程为:业务部门发起→项目主管部门→财务投资部门→法律部门或风控部门→相应公司负责人。

史金国对记者表示,比较完善的“合同审核审批流程制度”包括:公司在法务部门设置专门的合同审核部,专门对公司以书面形式体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审核,对于市场营销部门、投资部门、销售公司及其他部门需要签订的对外合同(协议)进行把关、核实合作方信息真伪、监督执行、对合同内容根据不同的合作要求进行不同目的的修改完善,然后由本部门确信合同真实可靠无误的情况下,才能再向办公用章部门、分管领导、总经理、董事会领导等不同部门申报,由不同权限的部门再审核、审批、签字和盖章。

对于案件涉及到假公章问题,从事广告的胡先生告诉记者:“在实际工作当中,很难辨别公章真假。”

“真人假章”“假人真章”等“人章不一致”的情况往往使得合同效力存在瑕疵,但在签订合同时,要辨别出对方使用的公章是不是备案公章非常困难。

李旻告诉记者,对于金额较大的合同来说,为避免上述情况,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要求对方在盖章的同时,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其中,授权代表还需提供相应授权书;2.签约前对公司进行实地考察;3.签约前要求公司提供营业执照、房屋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社保缴纳证明、银行资信证明、相应许可文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材料。

对于上述案件,资深广告从业人士钟女士对记者表示:“很难理解腾讯会出现这个情况,作为广告媒体,腾讯广告在业内的地位是非常强势的,广告投放是需要预付的,或者有代理商给广告主进行垫付。这次涉案的金额超千万元,实在超出了我们对腾讯合作的常规理解。”

钟女士认为,腾讯出现这么大的乌龙事件,可能也只有老干妈这么大的品牌才能拿到这么大额度的授信。“由此可以判断,涉案人员应该对行业也非常了解,利用了互联网行业与品牌之间异业合作的需求,继而从线上对接的流程漏洞中找到可乘之机,才有这次事件的发生。”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则认为,腾讯在签订推广合作协议之前,通常会要求对方提供公司营业执照,甚至包括银行开户信息等材料,先在合同系统中将对方录入为供应商;在协议签订过程中,应该也会根据对方进行邮件等形式的沟通,通常也会根据对方的邮箱、名片,结合营业执照等证件来判断对方身份。“如果老干妈公司并非真的被人假冒,则应该能找到相关证据。目前还有待腾讯提供进一步的信息和相关证据。”

钟女士也指出,规避此类风险的方式包括客户资质审核,关键环节的沟通使用官方的联系方式,也需要必要的线下拜访与沟通。如果在合作初期能双方兑现部分合作承诺,比如收取小部分定金来确认公司账户真实性,确认后再扩大合作的规模,这样就不会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文章内容综合自华夏时报、中国经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